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倡议书
全市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:
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、民心之基,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,更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底线。近期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因在食品中非法使用含铅颜料,导致 233 名幼儿血铅异常的惨痛事件,对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位孩子与家长造成多大的伤害,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——食品安全无小事,主体责任重如山。为切实守护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我们向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出如下倡议:
一、严守法律底线,筑牢责任意识
1.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
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》《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》等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,建立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、食品安全总监与食品安全员具体管、从业人员直接守”的责任体系,将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调度”制度落到实处,杜绝“重效益、轻安全”的短视行为。
2. 坚决抵制非法行为
以天水幼儿园事件为警示,承诺绝不采购、使用非食品原料(如工业颜料、福尔马林、亚硝酸盐、工业盐等),绝不超范围、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(如护色剂、防腐剂),绝不生产经营“两超一非”食品。对采购的每一批原料严格执行“三证查验”(营业执照、生产许可证、检测报告),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“五专管理”,从源头切断风险。
二、严控全流程,守住安全防线
1. 规范生产经营过程
严格执行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》,划分原料区、加工区、成品区等功能区域,杜绝交叉污染;对食品添加剂实行“专人保管、专柜存放、精准计量、全程记录”,确保可追溯;集体用餐单位(如学校食堂、幼儿园食堂、老年公寓食堂、厂矿机关食堂、中央厨房、餐饮企业)重点加强后厨管理,严禁非食品物质进入加工区。
2. 强化风险自查自纠
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,每周对照 “风险隐患清单” 开展自查,重点检查:原料是否来源合规、原料验收是否漏检供应商资质;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、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可追溯;加工过程是否存在污染风险、储存运输是否符合条件(如冷链温度是否达标)。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(如徒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);集体用餐单位留样是否符合 “每样200~250 克、留样 48 小时、一品一签、记录完整”等要求。对排查出的问题,24 小时内制定整改方案,整改结果需经食品安全总监签字确认。
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,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,形成“排查—整改—复查”闭环。
三、加强人员培训,提升安全能力
1. 开展全员安全教育
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,内容包括:非法添加物识别(如工业盐与食用盐的区别、含铅颜料的危害)、法律法规(如《刑法》中“生产有毒、有害食品罪”的量刑标准)、应急处置(如发现问题食品如何召回)。新员工上岗前必须通过食品安全知识考核,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岗。
2.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
引导从业人员树立“食品安全大于天”的职业操守,鼓励主动举报违规行为(如发现他人使用非食品原料),企业应为举报人建立保护机制。对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的员工给予表彰,对违规操作的严肃处理。
四、主动接受监督,践行公开承诺
1. 公开食品安全信息
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、食品添加剂(建议公示)、转基因食品(建议公示)、监督检查结果等、投诉举报电话;入网食品企业在平台如实公示资质和食品信息,确保“线上线下一致”。
2. 配合监管与社会监督
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、抽检监测,对发现的问题不隐瞒、不拖延整改;主动回应消费者关切,对食品安全投诉24小时内回应,48小时内处理完毕。鼓励消费者、媒体参与监督,共同营造“企业自律、政府监管、社会共治”的氛围。
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,也是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。每一家企业的坚守,都是公众健康的一道防线;每一次规范操作,都是行业信誉的一次积累。让我们以对消费者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,坚守安全底线,履行主体责任,用实际行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,共同守护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!
齐齐哈尔市食品行业协会
2025年7月18日